见《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新约》中的杰出女性(2)
当天上的大君成为婴孩的样式,被委托给马利亚时。她为这份珍贵的“礼物”没有什么可奉献的,只能按照指定给穷人的,献一对斑鸠在坛上。然而这是上帝所悦纳的祭物。她不能象来到伯利恒的东方博士那样将贵重的礼品放在上帝爱子面前,但耶稣的母亲并没有因礼物的微小而被拒绝。上帝所看到的,是她的心甘情愿。她的爱心使她的礼物变得甜美。所以我们的礼物无论多么微小,只要出于爱祂的心,把我们最好的献上,上帝也会悦纳。
祭司举行了他例行的一切仪式。他将孩子抱在手里,在祭坛前举了一下。礼毕,把孩子递还母亲,便将名字“耶稣”登记在头生子的册子上。当这婴孩放在他怀中时,他竟一点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天上的君,荣耀的王。他也没有想到这婴孩就是摩西所说的那一位:“主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徒3:22)。他也没有想到这婴孩就是摩西要求显荣耀给他看的那一位(见出33:18)。但是那“比摩西更大”的一位卧在祭司的怀中。当他登记这孩子的名字时,他就是登记了那作为一切犹太制度根基者的名字。
马利亚企望弥赛亚登上大卫的宝座,可没有看到祂要得这王位所必须经受的苦难洗礼。正如西面所指出的,弥赛亚所经过的人生路程并不是没有阻碍的。西面对马利亚说:“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这一句话乃是上帝凭着仁慈的怜悯给耶稣母亲的一种暗示,就是,为了耶稣的缘故,她已经开始忍受痛苦了。
童年的耶稣并没有在会堂的学校里受教育。祂的母亲是祂的第一位人间教师。从她口中和先知的书卷中,祂学得了有关天上的事。如今祂在祂母亲膝前所受的教训,正是祂自己从前藉摩西所传给以色列人的话。祂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从来没有进过拉比的学校。祂不需要从这样的来源得什么教育,因为上帝是祂的导师。
按照犹太人的风俗,十二岁是儿童和青年的分界线。希伯来的男孩年满十二岁,就称为律法之子,也称为上帝的儿子。他就有特别的机会领受宗教教训,并有义务参加神圣的节期和仪式。耶稣在童年时赴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正是遵照这个规矩。约瑟和马利亚像一般虔诚的以色列人一样,每年上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当耶稣到达规定的年纪时,他们就带着祂同去。
这是童年的耶稣第一次看到圣殿。祂看见穿白衣的祭司在执行庄严的崇事。祂看见流血的祭牲躺在燔祭坛上。当香坛的烟云缭绕于上帝面前的时候,祂和其他敬拜的人一同跪下祷告。祂看到逾越节的礼节中一切动人心弦的仪式。祂一天一天更清楚地看出里面的意义。其中每一项举措好像都与祂自己的生活有关。在祂心中起了新的感想。祂安静地,全神贯注地,似乎在分析研究一个重大的问题。救主使命的奥秘正在向祂展开了。
祂默想这些景象,不觉心夺神移。祂没有留在父母身边,只想单独在一处。当逾越节的礼节告终之时,祂仍流连在圣殿的院子里。及至敬拜的人离开耶路撒冷时,祂就落在后面了。
耶稣的父母这一次赴耶路撒冷,原想带着祂与以色列的大教师们取得联系。……那时在圣殿旁边有一间房子,专为举办宗教学校而用的。这乃是模仿古代先知学校的样式。在这里有作导师的拉比和他们的学生聚在一起。儿童耶稣也来到这里,坐在那些庄严饱学的人脚前,听他们的教训。
教师们很惊奇孩童耶稣所发的问题。他们想鼓励耶稣研究圣经,并想知道祂到底知道多少有关预言的事。为此他们问了耶稣许多问题。约瑟和马利亚与教师们自己一样因他们儿子智慧的应答而惊奇。在间歇时,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走近耶稣问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于是有一道神圣的光照在了耶稣的脸上,祂举起手来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祂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他们不知道这些话的真实意义,但他们知道祂是一个会听从他们命令的真儿子。尽管祂是上帝的儿子,但祂仍然下到拿撒勒并顺从祂的父母。虽然祂的母亲不理解祂话的意思,但她并没有忘记这些话,而是“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路2:48-51)。
当约瑟和马利亚单独与耶稣由耶路撒冷回家时,祂便希望将有关救主受苦的预言开导他们的心。祂日后在髑髅地要减轻他母亲的忧伤,现在祂已经想到她了。马利亚是要亲眼看见祂最后的惨痛。所以耶稣希望她能明白祂的使命,以致当她的心“被刀刺透”之时,能有力量忍受得住。正如耶稣离开了她,她伤心地寻找了三天,照样,当耶稣为世人的罪献上自己时,马利亚要再度失去祂三天之久。而且当祂从坟墓里出来时,马利亚的忧伤又要变为喜乐。但是如果她能明白基督现在要她注意的圣经,她岂不更能受得住目睹基督之死的惨痛吗?
祂走在拿撒勒的街道上,和约瑟一起从事他的手艺,谨慎地履行祂做儿子的责任,达十二年之久。至此祂并未显出祂的神性,或显出祂是以上帝儿子的身份来世上实行祂的使命。但祂却借此机会让祂的父母知道祂有比他们所想到的更高尚更圣洁的使命去完成,因祂有天父所交托给祂的工作去做。马利亚知道耶稣已经否认了祂与约瑟的关系,并宣称了祂与上帝的父子关系。她很困惑;当祂提及祂的使命时,她并不完全理解祂话的意思。她心里问,是不是谁告诉了祂约瑟不是祂的亲生父亲,而上帝才是祂的父亲。马利亚在心里思想这些事。
马利亚心里相信她所生的圣婴就是那久已应许的弥赛亚。然而她不敢表白她的信心。马利亚在耶稣地上的一生中分受了祂的痛苦。她忧伤地目睹耶稣在幼年及青年时期所受的磨炼。她既知道耶稣的行为是对的,就为祂辩护,于是她自己便陷于作难的地位。她一向认为家庭生活和母亲对儿女温慈的照顾,对于造就品格是非常重要的。约瑟的子女们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就引动她对耶稣的挂虑,想藉此照着他们的标准来纠正耶稣的行为。
基督的一生对祂的母亲是尊重,忠诚和爱戴的。她常劝诫祂,让祂向祂兄弟的意愿让步。祂的兄弟们无法说服并改变祂默想上帝话语、向穷苦、遭难和不幸的人显出同情和温柔、设法减轻人类和低级动物痛苦的生活习惯。当祭司和官长们来找马利亚,说服她强迫耶稣对他们的仪式和遗传表示忠诚时,她感到十分作难。但是当耶稣提出圣经中清晰的话来支持祂的行为时,平安和信心就进入了她不安的心。
马利亚自从在拿撒勒的家中听见天使宣告以来,心中一直牢记着种种证明耶稣是弥赛亚的凭据。耶稣那种温柔可爱,毫不自私的生活使她确信,祂必是上帝所差来的。然而马利亚心中往往也有疑惑和失望的感想,便渴望耶稣显出荣耀的时候来到。这时,那与马利亚共知耶稣降生之奥秘的约瑟已经去世了。所以现在没有一个人马利亚可以完全信任并述说她的希望和惧怕了。过去两个月,她常在愁苦中度日。耶稣不在她身边,她就得不到祂的体恤和安慰。她反复思想西面的话:“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5)。她想起从前她以为要永远失掉耶稣时那三天的悲痛,就带着一颗焦急的心等待祂回来。
这位寡居的母亲为耶稣在孤寂中所受的苦难哀恸。祂的弥赛亚身份令她深感忧喜交加。然而似乎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她竟在婚筵上遇见了祂。祂依然是一个温和孝顺的儿子。然而祂与从前已是不同了。祂的容貌改变了。祂脸上带着在旷野受试探时奋斗的痕迹,同时在眉宇之间有一种圣洁的表情,祂的临格文雅威严,证明祂崇高的使命。同着祂的是几个青年人。他们恭恭敬敬地跟着祂,称祂为夫子。这些同伴向马利亚详细述说在受洗以及在别处他们所看见所听到的奇事。他们的结论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祂就是我们久已期盼的弥赛亚”(见约1:45)。
马利亚曾听说祂在约旦河受洗时所发生的奇事。那消息传到拿撒勒,使她重新想起那隐藏在她心中这么多年的事。马利亚与一般以色列人同样深深地被施洗约翰的工作所感动。她清楚地记得约翰出世时撒迦利亚所说的预言。现在约翰与耶稣的关系,重新燃起马利亚的希望来。但是她也听说耶稣曾神秘地避到旷野去,于是有不祥之兆压在她的心头,使她焦急不安。
宾客聚集的时候,许多人的兴趣似乎集中在一个题目上。有一种抑制着的兴奋弥漫于众人之间。众人一小群一小群地在一起热烈而低声地谈论着,以希奇的眼光望着“马利亚的儿子”。马利亚既听见门徒关于耶稣的见证,就因自己多年的希望不致落空而欢喜。但在她圣洁的喜乐之中,不免带有慈母天性的骄傲,这原是人情之常。她看见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耶稣身上,就非常希望祂能向众人证明祂真是“上帝所尊荣者”。她希望耶稣有机会可以在他们面前行一个神迹。
马利亚对于基督的使命虽然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但她是完全信赖祂的。这样的信心耶稣是不会辜负的。祂行这头一件神迹,乃是为表扬马利亚的信赖,并坚固门徒的信心。门徒将来要遭遇许多考验信心的大试探。预言指明耶稣是弥赛亚,这在他们是清楚的,是毫无辩驳的余地。他们希望宗教的领袖们会以比他们自己更大的信心接受耶稣。后来他们在众人中间宣布基督奇妙的作为和他们对于祂使命的信心,但是他们看到祭司和拉比们所表示的不信,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对于耶稣的敌意,心中甚为惊奇,非常失望。救主起初所行的神迹,加强了门徒的信心以应付这种反对。
依照当时的风俗,娶亲的筵席是要延续好几天的。这一次,筵席未终,而酒却用尽了。这种发现使主人颇为作难不安。婚筵饮酒,本是常例,若没有酒,就是表示款待不周。马利亚是主人的亲戚,曾帮助安排筵席,现在她来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这一句话是向祂建议,要祂供给他们的需要。但是耶稣回答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马利亚丝毫没有被耶稣的话所窘,便对伺候筵席的人说:“祂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如此,她尽所能的为基督的工作预备了道路。
“这事以后,耶稣与祂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约2:12,13)。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祂。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祂说:‘看哪,祢母亲和祢弟兄在外边找祢’”(可3:31,32)。
********
(圣经没有明确的记载,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马利亚多久见祂一次或是否再见过祂。)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一大群人跟着耶稣从衙门直到髑髅地。祂被定罪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耶路撒冷。
既到了刑场,犯人就被绑在苦刑的架子上。……耶稣的母亲由蒙爱的门徒约翰扶着,一路跟着她的儿子到髑髅地。她看到耶稣在十字架的重负之下晕倒,巴不得能用手托住祂受伤的头,拭净那从前在婴儿时期常靠在她怀里的额。但是她没有得到这个权利。……她一想起耶稣对于目前发生的事所讲过的预言,她的希望就泯灭了。…….难道她必须放弃自己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信心么?难道她必须看着祂受侮辱,受伤痛,而不能在祂遭难时伺候祂么?她看到耶稣的两只手伸在十字架上,人们把锤子和钉子拿来。当钉子钉入那柔嫩的皮肉时,耶稣的母亲晕倒了。那几个伤心的门徒把她扶走,离开这个可怕的场合。
耶稣向那聚集来看祂受死的人群瞻望,祂看见在十字架跟前有约翰搀扶着祂的母亲马利亚。她已经回到这可怕的场合来,因她不忍和她的儿子长久分离。耶稣所留的最后教训,乃是孝敬的榜样。祂望着祂母亲的悲苦慈颜,随即又看约翰一眼;向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然后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约翰十分明白耶稣这句话,以及那交给他的神圣委托。他立时将基督的母亲带走,离开髑髅地的可怖场合。从那时起,约翰就以孝顺的儿子身份照顾她,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哎,这满有怜悯、有爱心的救主!在祂肉身一切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之中,还温柔地关怀着祂的母亲!祂没有钱使她生活安乐,但是祂有一个约翰把祂铭刻在心,所以祂就将母亲给这位蒙爱的门徒作神圣的遗产。这个委托成了约翰的一个大福气,她经常使约翰想起他所爱的夫子。
这里将为您提供来自圣经的幸福生活指南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